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数理科学研究

  • 一维奇周期量子行走的拓扑相变

    蒙雅;

    作为经典随机行走的量子推广,量子行走中蕴含着丰富的拓扑现象.文章研究一类特殊的一维奇周期量子行走的拓扑特性,以三周期为例,通过计算准能谱和绕数得到系统的拓扑相图.结果表明,该类量子行走的拓扑相图中绕数恒为零且只有一种相边界,相边界处系统准能谱的能隙同时在E=0和E=π处发生闭合.另外,通过数值计算一阶位移量和二阶位移量观测到了系统中的拓扑相变过程.

    2025年05期 v.41;No.18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对角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及其教学探讨

    陈寿文;

    行列式计算是线性代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递归二要素、常系数差分方程相关概念和结论的回顾,总结了运用定义式法、递归策略和特征方程等来计算三对角行列式的方法原理和计算过程,同时列举了三对角行列式在特殊数列和多项式生成方面的应用.教学实践表明:这有利于增强对线性代数和其他学科之间关联的认识,也为掌握并运用行列式作为工具,用来分析和求解复杂问题提供了参考.

    2025年05期 v.41;No.188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遗美学视域下传统少林武术审美空间的当下拓展

    安汝杰;王兵柯;

    伦理本位的价值序列、技术衍生使传统少林武术审美空间的延展能力始终处于潜在的未开发状态。想象力是传统少林武术“慢哲学”审美空间定型的关键一环;向原生态的逆向回溯及面向未来的正向开掘是传统少林武术非遗审美空间发展的大势所趋。当下、瞬间是习拳者“瞬间即美”美感体验的时空基点,现在是最具有当下性的时空点,而当下的审美特征就是生成,即传统少林武术审美空间价值的生成、彰显尤其要突出习拳者的当下体验及此体验的人际传播。

    2025年05期 v.41;No.188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技术研究

  • 基于孔洞填充的五台山壁画线描图去噪研究

    焦莉娟;何瑞强;冯锦霞;

    针对五台山壁画图像因存在病害而导致用传统方法提取到的线描图中存在大量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孔洞填充的壁画线描图去噪算法。首先用OTSU方法对五台山壁画中截取的人物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得到线描图,然后用孔洞填充方法对线描图中的噪点进行填充达到去噪效果。MATLAB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孔洞填充去噪方法与传统的滤波去噪相比,在壁画线描图的去噪效果和保真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2025年05期 v.41;No.188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烟雾图像增强与综合系统设计

    王煜洋;吴植韦;

    本文主要描述了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消防图像增强和火灾检测系统.该系统中的图像增强技术采用经过改良的DehazedNet算法,实现在火灾烟雾场景中的图像去雾处理,同时提出了全新的数据并行运算单元架构,完成了算法的轻量化实现.整个演示系统采用Pyside6进行搭建,引入了用户注册与登录界面,采用sqlite3作为存储引擎,并且使用Md5方式进行加密存储,而且引入了Captcha验证码系统,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应用系统.

    2025年05期 v.41;No.188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LP的学生心理压力等级分类预测研究

    赵鹏;李宇新;严武军;王佳明;武校如;

    心理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长期或过度的心理压力若未能得到有效管理和缓解,就会引发心理疾病。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压力水平不断上升,各年龄段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为能够对学生心理问题实现早期识别和干预,文章利用包含多种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压力水平特征因素的公开数据集,构建了基于多层感知机(MLP)的预测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分类预测准确率达到93%,能够有效帮助学校和医疗部门及早识别学生心理异常状况,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保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5年05期 v.41;No.188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实践探讨

  • 新课程标准视阈下太极拳教学策略研究

    任秀红;杨多多;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体育品格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太极拳纳入体育课程内容之中,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太极拳的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调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太极拳教学仅在部分中小学开展;太极拳专修教师缺乏;教师对新课标2022版认知不足;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致使太极拳在小学阶段开展不尽人意。因此文章提出三方面的教学策略:借助国家政策对太极拳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对体育教师课程标准以及太极拳文化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教师要创建太极拳动作技术与文化体系,能根据不同学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5年05期 v.41;No.188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依托智慧课堂,深化高阶能力的全面培养及多元化评价

    章林忠;樊冬梅;张成堂;

    针对高校课堂中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高阶能力、教法静态化、考核传统化等“痛点”问题,提出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细化高阶能力培养指标,并深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升线下课堂的教学效果;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提出“9+10”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个性化教学课堂;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构建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该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解决当前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案。

    2025年05期 v.41;No.18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双线”耦合模式探析

    吴锋;汤德锭;

    在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正面临教学形式、内容结构与育人机制的系统性重构。线上线下“双线”耦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范式,突破了传统体育课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赋予高校体育教学新的活力与可能。文章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学习理论,界定“双线耦合”的核心内涵,构建了耦合教学的理论模型,提出课程目标协同、内容互补整合、教学组织优化、平台技术支撑与评价机制重构等路径策略。依托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实践,开展实证调研与干预实验,结合问卷调查与平台数据,发现当前“双线耦合”教学中普遍存在内容衔接不畅、学生线上参与度低、教师技术适应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此,提出以课程一体化设计、任务驱动机制、教师能力建设与数据平台整合为核心的改进对策。此外,文章还探讨了人工智能、智慧体育、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对“双线耦合”教学模式的延展路径,强调教育技术融合与制度保障协同推进的必要性。研究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的结构优化与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推动“双线耦合”从局部探索迈向系统建构。

    2025年05期 v.41;No.188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方应用型高校农工交叉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张雅晶;鲍官培;姚智华;张华;

    地方应用型高校农工交叉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理论滞后、实践深度与广度不足、学科知识融合浅等问题。研究以跨学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提升和评价体系优化三个方面,构建模块化课程,对接产业需求,整合教师资源,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全流程闭环建设,旨在培养兼具农业与工程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2025年05期 v.41;No.188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科研项目融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二氧化锰修饰的聚吡咯纳米复合物

    李贝;沈腊珍;

    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师科研项目,设计了一种原位氧化还原反应法制备聚吡咯@二氧化锰纳米复合物,并作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通过化学聚合法制备聚吡咯纳米粒子,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在其表面依次修饰聚丙烯酸、聚烯丙基胺盐酸盐,并借助高锰酸钾与聚烯丙基胺盐酸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聚吡咯@二氧化锰纳米复合物。该实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熟悉了纳米材料的制备(如化学聚合、层层自组装)与表征技术(如UV-Vis、TEM、Zeta电位),还有助于了解科研前沿,培养综合实验技能与初步科研素养,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目标。

    2025年05期 v.41;No.188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教育研究

  • AI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张力调适研究——基于25所“双一流”高校的实证分析

    梁东宇;王利萍;代训锋;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伦理争议,文章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AI赋能思政教育的双重效应,以25所“双一流”高校为样本,结果表明,AI个性化推荐让学生学习投入度显著提升,但算法偏见和数据隐私问题突出,84%的学生有“隐私悖论”——依赖行为追踪却担忧数据安全,本研究在理论上融合海德格尔“技术座架”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提出“技术赋能—伦理规制”动态平衡模型,在实践上提出区块链审核等技术方案,探索“AI+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与生成式艺术于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为AI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1;No.18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创新路径

    贺光明;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就,但受经济全球化、网络空间拓展以及多元社会思潮等因素影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传统育人模式适应性不足、教育供给与青年需求错位、协同育人机制不畅、教育实效有待提升及外部环境冲击等现实困境。为此,需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创新育人机制、精准匹配青年需求、强化家校社协同、深化教育内涵建设、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等路径,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切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2025年05期 v.41;No.188 78-8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研究

    王倩;

    思政课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渠道和主要阵地之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意义重大。两者在本质、内容和价值上的共通性为融入提供了可行性。融入内容应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以及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最新要求。融入应坚持整体与精准、理论与实践、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原则,并通过优化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环境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推动融入实践取得实效。

    2025年05期 v.41;No.188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研究

  •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特征及成长干预研究

    代龙翠;李浩然;张燕;刘雨;陈敬雯;牛乐德;

    文章以云南省和贵州省四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2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分析探讨其心理特征及成长干预措施。结果发现,家庭支持缺失、学习压力过载、社交障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面临情感孤独、学习焦虑和人际交往难题。因此,建议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包括配置专职心理教师、深化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方法,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论为改善此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新思路,对支持农村教育改革与持续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05期 v.41;No.188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文化资源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以山西长治地区为例

    马宇洁;郝晓璐;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山西长治作为革命老区,其红色文化资源以“红魂、红脉、红韵”为内核,具备资源富集、历史地位突出、精神内涵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保护成效显著等特征,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长治为例,通过革命历史具象化丰富教育内容,依托“人、物、事、魂”多元载体拓展教育形式,借助历史原真性与沉浸式体验深化情感认同,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研究发现,当前资源应用存在开发不足、教育缺乏持续性与针对性、方式单一、技术滞后等问题。对此本研究立足长治地域红色文化特色,强化新媒体传播与教育者意识、创新文创产品与沉浸式教学,提出“历史真实性与教育生动性融合”“本土文化叙事激发情感共鸣”的教育转化逻辑,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的分层教育目标体系,优化政府、学校、社会协同机制路径,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效能的最大化。

    2025年05期 v.41;No.188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锻炼方式对肥胖初中男生生态执行功能的影响

    袁玉鹏;张立森;薛安;

    为探究太极拳、花样跳绳和篮球运动对肥胖初中男生的生态执行功能影响,采用学龄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P)对72名肥胖初中男生锻炼后进行评估。结果发现:(1)太极拳、花样跳绳和篮球运动组行为管理指数总得分、3个因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表现为:太极拳>篮球运动>花样跳绳>自主练习者,太极拳在抑制因子、情绪控制方面表现最佳,篮球运动在转换因子方面表现最佳;(2)太极拳、花样跳绳和篮球运动在元认知指数总得分、5个因子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表现为:篮球运动>太极拳>花样跳绳>自主练习者,篮球运动在工作记忆、计划因子、监控因子三个方面均表现最佳,三种锻炼方式在启动因子与组织因子方面表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可以改善肥胖初中男生生态执行功能,其中篮球运动改善效果最佳,太极拳、花样跳绳次之,表明行为管理指数和元认知指数得分提高。

    2025年05期 v.41;No.188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文化赋能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逻辑与路径

    宣星宇;崔本琳;杨品;

    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贯通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深度契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崇科学与爱祖国”相统一的时代要求。本研究基于红色文化赋能的逻辑理路,构建了“强化整体性构建、促进协同性发展、体现层次性实施”的三阶实践路径,提出挖掘资源库建设、构建协同教育体系、数字赋能教育形式等具体策略,旨在系统性破解学段割裂与情感疏离,强化红色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渗透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2025年05期 v.41;No.188 109-11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协同育人研究

  • 应用型本科院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邢菁;

    在信息技术迭代升级与数智技术渗透的推动下,会计学科正经历范式重构的深刻变革。传统会计确认计量体系面临系统性重构压力,核心理论架构遭遇解构风险,职业技能图谱呈现代际更迭特征。这一转型过程中,会计教育体系与智能化发展的适配性缺口日益凸显,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与行业创新的现实需求之间形成了显著张力。文章基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系统研究了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回应时代对会计职业教育的迫切诉求,并为同类院校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v.41;No.188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协同教育视角下山西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效融合机制构建

    郭玉珍;段鹏丽;翟慧云;李山岗;

    在教育领域,协同教育理念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协同教育强调多元主体的合作与互动,旨在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化。随着山西高校教育实践的发展,大学生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对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文章旨在探索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以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与道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2025年05期 v.41;No.188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和谐”思想培养大学生正向人际关系

    王越;郭翠梅;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大学生的年龄结构逐渐由00后主导。受家庭教育、时代特征、社会变革等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呈现出自我化、功利化、网络化、脆弱化的特点,这导致学生在与老师、同学、家长的相处过程中面临沟通不畅、矛盾频出等问题。文章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并深入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和谐”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解题钥匙,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2025年05期 v.41;No.188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简则

    <正>《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忻州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立足于大学学报的高品位起点,以传播学术精品为己任,以弘扬学术精神为高标,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在组稿中注重基金项目和重大选题,鼓励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努力反映学科前沿的学术动态,欢迎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一、注意事项本刊只收首发稿,作者应保证无署名争议、无一稿多投、无泄密、无政治性错误,不含任何伪造、欺骗和剽窃的内容,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本刊还将向国内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来稿确认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意见,作者可自行处理,不退原稿。二、来稿要求1.来稿要有新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学术价值。论点明确,论证充分,结构清晰,文字简练,篇名简明、确切,不超过20个汉字。

    2025年05期 v.41;No.188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